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 > 修持靜心> 心的旅程 中山七分會會員歡喜參與

修持靜心

字級

心的旅程 中山七分會會員歡喜參與

【人間社 陳淑華 高雄報導】 2021-12-08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山七分會一行30多人,於12月3、4、5日參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的「心的旅程」活動,成員從17歲到81歲,興致滿滿的歡喜參與。

佛光山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在接泊車上勉眾,要參加「心的旅程」就要用心體會,「心的旅程」主要就是提供給普羅大眾一個「心的旅行」,其課程非常豐富,有刮畫、茶席文化的茶禪一味、體驗禪行文化-行禪(經行、繞塔)、坐禪、禪畫禪話、深入經藏的靜心抄經。經由佛館深入導覽、佛教藝術賞析、與心對話,讓人安住身心、定慧不二,還有體驗清淨食藝的蔬食之美。

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,介紹星雲大師建造佛陀紀念館的美學概念時提到,其對稱、顏色、線條,讓佛館呈現寺廟的莊嚴又不失現代建築的美感。並特別介紹與柏克萊教授蘭卡斯特、新媒體藝術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共同策展的「佛教海線絲綢之路」,為佛教界的創舉,希望透過展覽將佛教數位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展示提供典範,是佛教海上傳播的一次完整梳理,兼具文化、教育、歷史、藝術與學術性,因為要「與時俱進」,所以弘法也要科技化,讓文化得以保存,這正是本次展覽的重要價值與意義。

副館長依潤法師勉眾,佛館是因為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因緣而有的,世人有幸恭逢,一定要認真修持。

刮畫時,老菩薩聚精會神地刮著佛像作畫,心、佛融為一體。繞塔後,妙會法師以英文唱誦「八正道」、「回向文」,攝受人心。抄經前,覺宣法師以星雲大師法語送給大家:學做一面鏡子,常反觀自照;學做皮箱,能夠提放自如;學做彩色筆,能夠畫出彩色的人生;學做一本筆記本,時刻記錄自己的功過,而予修正;學做蠟燭,照亮別人;學做時鐘珍惜生命。」與大家共勉。

隨行的普門寺輔導法師如言法師提到,心的旅程是以「無我」的心,去體驗在生活中如何做到「斷捨離」,如何讓「心」轉「新」。

妙會法師提策大眾說,「一個人的態度,決定自己的高度與廣度,以八正道去修持你的態度,自然能提升每個人的人格」,也提到,此行的主要任務是自己先體會後,再把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推廣到道場與佛光會,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來充電。

從一進佛光樓到離開,覺印法師都悉心照顧著大家,並介紹佛館後花園的一草一木,也娓娓道來水池裡黑天鵝的種種靈性表現,讓人體會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更了解到佛館處處都有著寧靜之美,只要用心去體會,便能時時感受到師父們的愛與佛法。

會長林秀娟表示,以往到佛館總是來去匆匆,未曾靜下心欣賞。在禪畫禪話聽到覺均法師的說明,才了解到每一幅畫,都有很了不起的意義,也讓自己更欽佩大師的用心弘法。

周財生分享,經行時,滿樂法師提到禮敬大廳門口的白象、獅子,代表的是智慧與勇猛,表示佛館是屬於在家與出家僧眾二信所共同護持的,一路往「成佛大道」前進。

陳美莉說,這次來修持,心想手機、電視都禁止,簡直太不可思議!沒想到3天下來,反而覺得心很清浄、輕安。也了解到師父們的用心,誠如如常法師所說,要給自己與別人增上緣。她發願要護持這麽殊勝的道場。

陳雅菁分享,在經行時聽到滿樂法師說,生活中要學會中庸之道,對於感受不要太喜歡或太厭惡,就聯想到自己平時感受較強烈,因而造成很多煩惱,讓自己獲益不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陳梅英邀5位朋友、方素月一家7口都來體驗,還有多對夫妻檔共同參與,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次「心」的洗滌與「新」的轉變,法喜充滿。

12345678910第1 / 85頁
追蹤我們